后来,黄智威成为了混沌学园南京分社的社长,我们还是混沌创新院的同班同学,后来他又加入了我发起的《穷查理宝典》慢读会,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多。我慢慢发现黄智威是一个广泛人际网络核心枢纽,我在南京地区认识的很多朋友,源头都是黄智威介绍的。
他曾是一个在一线打过硬仗、拿过结果、积累下很多人脉与洞察的超级销售。也正是这段经历,为他后来成为创业者、组织者和连接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前段时间万物学院组织活动去南京,我和智威就又见面了。(说起来,8月2日下周六我又去南京,和智威在混沌南京做一个活动)
于是,我约他录制了一期“一念一会”播客内容。今天,我把这场采访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字,分享给你。
黄智威: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我们班有个同学本来计划去法国留学,结果临出发前,留学机构突然通知他——奖学金不给了。他一下子慌了,只能临时找工作。那是毕业季的三四月份,时间很紧。他投了施耐德电气的简历,我当时正好也没什么事,心想: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我也试试吧。”就跟着顺手投了一份。
第一周接到电话面试,第二周是区域总经理面,第三周是总经理亲自面,第四周,直接发offer了。而且岗位还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岗,管理培训生项目。我当时觉得,这事儿真是缘分到了。
后来我才知道,其实施耐德前一年根本没做校园招聘。直到中国区老大说:“不行,我们得启动一个实习管理培训生项目。”于是第二年三四月才开始招人。
这个时间点很巧——第一年的校招高峰已经过去,很多人已经签了工作或者走了。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了。而我那个同学因为留学失败,被迫找工作;我呢,纯粹是“陪跑心态”投了个简历,结果一试就中。
后来我在施耐德待了八年,那是外企在中国的“黄金尾巴期”——业务还在快速增长,组织也在扩张,机会特别多。我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。
成甲:你在施耐德八年,第三年就成了全国Top Sales,当时整个销售团队有三千多人。三年做到第一,你觉得你做对了什么?
一是“不懂就问 ”,二是“不会就学 ”,三是始终相信“利他才是最好的销售逻辑 ”。
成甲:“不懂就问”说起来简单,但很多人会不好意思,怕别人觉得自己蠢,你怎么克服这种心理?
黄智威:我的态度很简单:把自己当成学生。遇到技术问题、项目细节、客户背景不清楚的地方,我就直接去问前辈。
比如我们当时负责建材行业,客户动不动就要上MES(制造执行系统)、EMS(能源管理系统),甚至智能制造2025的解决方案。这些专业术语,刚进来哪懂?但我不会装懂,也不会怕丢脸。我就去找南京同事请教。他们都很乐意分享。
黄智威:几乎没有。也许有人拒绝过,但我记不得了。可能是因为我问得真诚,也可能是我给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——你愿意听,他讲起来也开心。
你放低姿态,别人反而更愿意帮你。而且在外企,体系化培养做得很好,大家也有带新人的文化。关键是你得主动迈出那一步。
黄智威:我从没把工作当成一份“上班打卡”的任务,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。这样才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。
你知道吗?很多人在外企待十年、二十年,最后出去的时候,已经变成一个“螺丝钉”——只会做流程里的某一个环节,脱离体系就寸步难行。
我不想那样。所以我一直在学:学行业趋势、学技术框架、学客户心理。哪怕具体技术细节我不掌握,我也要懂整体逻辑。
此外我还是“得到”的付费用户,樊登读书也是会员,后来还报了混沌学园的线下课。我主动学习,不允许自己被企业的结构困住。
黄智威:太关键了。顶级销售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,而是能调动整个组织资源的人。
你要让技术团队愿意配合你,让交付团队信任你,让上级支持你。这就要求你既懂客户,也懂内部语言。
我学MES、EMS这些系统,不是为了当工程师,而是为了能和客户聊得深,也能和内部团队对得上话。我把解决方案的框架先搭起来,细节交给专家。这样,我才能成为一个“资源整合者”,而不是“传话筒”。
每个企业里,真正能成事的人,都是“全员销售”。你要把同事变成你的战友,而不是工具人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要处理,公司的培训也不能全照顾到,我主动去学习,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,慢慢就知道怎么做了。
你服务客户,客户成长了;你调动团队,同事也获得了成就感;最后公司拿到了订单,你也拿到了回报。这才是多赢。
成甲:如果“利他”意味着牺牲自己呢?比如客户压价,你让利太多,自己没利润了怎么办?
黄智威:这种情况其实很少。如果你总是伤害自己去成全别人,那可能是方法错了,不是原则错了。
说实话,以前我也纠结过:“我赚了钱,是不是让别人吃亏了”尤其是后来做培训,卖课、推荐老师的时候,有这样的担心,后来我想通了一点:赚钱,是价值被认可的证明。
比如我们做企业培训,客户遇到问题,急需解决方案。我帮他匹配最适合的老师,节省他的时间成本,提升决策效率。这个服务本身就有价值。
老师的成本是一笔钱,我收的费用是另一笔钱,中间的差价就是信息服务的价值。这不叫割韭菜,这叫解决信息不对称。
我们经常提醒学员:“你真的想清楚了吗?来这儿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,学习很辛苦。”
现实是,我们90%的客户都是老朋友介绍来的。我推荐的每一个老师,都是我亲自筛选、反复验证过的。我对得起每一次信任。
黄智威:我觉得“销售”是“我说服你买”,而是“我们一起解决问题”。不是“我赢你一次”,而是“我们都变得更好”。
当你把客户当成朋友,把同事当成伙伴,把每一次沟通都当作价值共创的机会,销售自然就成了事业,而不只是业绩。
我觉得自己不是在“工作”,而是在“经营一段关系”。客户信任我,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痛点,懂他们的行业,关键时刻能顶上。
我之前几乎是7×24小时在线。这不是公司要求,而是客户需要。工业客户随时可能停机、断电、生产线出问题。他们半夜打电话,我也会接。
黄智威:短期内可以,长期要看节奏和阶段。但现在回头看,那三年的全力以赴,奠定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底色——专业、靠谱、值得托付。为后来的发展,打下了基础。
黄智威的故事,不是一个“天赋异禀”的传奇,而是一个普通人通过主动、学习、利他 一步步走出来的路径。他的成功没有捷径,技术上,用“不懂就问、不会就学”的勤奋补足差距;心态上,不追求短期成交,相信“利他思维”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。
如果你想要收听完整版的播客内容,欢迎购买收听本期播客内容。相信一句有价值的启发,就能埋下改变的种子。(作者:成甲)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leyu乐鱼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leyu乐鱼